研学旅行
为什么要让孩子参加一次研学旅行?
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。
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,才能更加宽容,才能更加坦荡。
世界上还有太多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,这绝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与网络。

个人价值的体现
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,不仅是团队观念在研学旅行中得以强化,而且,一次策划有力、组织得当的研学旅行也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,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。
让课本上的知识“鲜活”起来
研学旅行,还有一个大的意义在于:让课本上的知识“鲜活”了,让历史上的人物走下了“神堂”,变得可以触摸,可以感觉。
研学旅行:变得是方式,不变的是教育。
学习的最终目的,是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和适应这个社会;研学,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的展现和运用;旅行,充分调动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。课本告诉我要努力,实践告诉我们该怎么努力!!
所以,我们要去体验,陌生的文化和历史,走出去,开眼界长见识。
去品尝各个地域的美食;去看各具特色的建筑;体会不同的宗教现场,了解不同的信仰;听着不同的方言;体会着不同的气候;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着不同的味道。
旅行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。研学旅行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世界,研学旅行是把课堂搬出学校,通过游览、交际、认识自然和社会,在阅览风土人情中提升认知。

古语云: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。强调行中去悟,实践中学,学以致用,这一人文精神贯穿古今,影响了后世许许多多的人。
应该说在中国,自古便有研学旅行的传统,很多仁人志士云游四方,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,各种游记也会层出不穷,可是古人的研学旅行大部分都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,而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,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理论,大多只是一种个人行为。

研学旅行——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。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,学习也不仅仅只有一种方式。
在今天,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善,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有组织的走出去,并且能在“行万里路”的过程中有所感、有所思、有所得。
研学旅行是“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,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”。
集体生活的意义
首先,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,去开阔眼界、增长见识、探讨学习,这种形式是一种活生生的“课堂”,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,集体生活培养出来的团队观念和整体意识也是孩子“长大成人”的重要标志。
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,每一个孩子需要遵守作息规律:什么时候起床、吃饭、出发;在一个景点停留的时间;晚上还需要讨论、学习,针对一个共同的课题或者一个任务,团队成员要配合默契,分工合作;而这些“项目制学习”是在祖国美好的河山间,在愉快的旅行过程中间完成,这就是研学旅行“寓教于乐”的意义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