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
139-8889-9288

活动策划新闻

在红心小吃店品德钦饮食文化

蒋秀珍与儿媳卫红。

每天中午,是香格里拉市城区龙潭公园旁的红心小吃店最忙碌的时候,厨房里厨师忙碌着,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德钦小吃被员工有序送到餐桌上,酥油、奶渣、牛肉、山茅野菜,香飘四溢……有时店里已经坐满了客人,店外还站着客人等候就餐。
到2020年,红心小吃店在香格里拉开业已经20年了,凭借招牌藏餐的质量和手艺,生意红红火火。
店主蒋秀珍,1952年出生在德钦县升平镇,当时家里有6姊妹,经济很困难。因为父亲去世,蒋秀珍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。
12岁的蒋秀珍到联社参加工作,14岁到毛纺厂工作,纺织绵羊毛腰带、围腰。蒋秀珍吃苦耐劳、勤于钻研业务。在德钦县升平镇,提到“五妹的腰带”,人们啧啧称赞。她被选为“三八红旗手”,曾经获得“全国轻工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。
在改革开放大潮中,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鼓励职工自主创业。2000年,48岁的蒋秀珍与在皮革厂上班的爱人一起停薪留职,来到香格里拉创业。
当时,迪庆旅游行业开始起步,做本地特色菜的饭店餐厅还不多。蒋秀珍就琢磨着开饭店专门做德钦特色饮食,用一颗红心实实在在做生意,把家乡菜做给大家吃,于是,就给饭店起名为“红心小吃”。开店第一年,蒋秀珍记得,最开心的是有一天的营业额达到170元,到现在,“红心小吃”每天的营业额千元以上。
做生意有风险。当遇到困难时,蒋秀珍说:“小时候,帮妈妈割草卖,赚点零花钱,当时只能吃包谷饭、青稞粑粑,香油每月供应每人8两、酥油1斤,吃也吃不饱,活路天天做也做不完,现在的条件这么好,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。”
带着一份知足和感恩的心,红心小吃店采用的食材如酥油、奶渣主要来自德钦县农村老家,主营传统工艺的琵琶肉、水汽粑粑、吹肝等特色菜。为了满足顾客需求,还引进一些新菜品。
每个地方的传统食物,蕴含了地域色彩和文化印记。如水汽粑粑特色食品,一些游客吃了后在微信朋友圈发文:“感受到香格里拉质朴的味道。”
蒋秀珍介绍,德钦传统工艺做的水汽粑粑要八道工序才做出来,第一道做好面根,第二道分桶,面根要做三天,发面一天,发面和揉面全部手工完成,关键技术是把和好的面放入大锅里用一小碗水闷熟粑粑。为了全手工制作,饭店专门安排一个人操作。
迪庆是多民族聚居之地。蒋秀珍的儿媳卫红是维西县的白族,结婚16年来,一直在红心小吃店操持,如今,已成为小吃店的“掌门人”。
“刚嫁到他家时,饮食有差异,生活不习惯。”卫红说,“维西的白族喜欢炖煮食材,而德钦饮食偏重油炸。”经过几年的融合,他们互相尊重、互相包容,因而,红心小吃店也融入了一些白族风味元素。
从低海拔沿江河谷到高海拔雪山峡谷,迪庆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。一位游客在旅游笔记里写道:“香格里拉餐饮文化具有开放性、包容性。正是因为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,构成了别具一格的红心小吃特色餐饮。”
时间如流水,20年瞬息即逝。红心小吃店在香格里拉有了一定的知名度。对于未来,蒋秀珍和卫红没有远大的计划,也婉拒了一些商家提出合资开店的意见,只想一心一意把小吃店开好。蒋秀珍说:“要保持初心,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,用真诚的心做好德钦饮食文化,把德钦传统的饮食奉献给大家。”
在创业过程中,蒋秀珍不忘记帮助其他贫困群众,店里的员工优先选用建档立卡贫困户,蒋秀珍诚心诚意传授技术。暑假和寒假,有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来打工,红心小吃店都会接收。
“我以前在毛纺厂上班的时候,每个月工资只有23元,现在,孩子在单位上班,我经营饭店。生活是越来越好了。”蒋秀珍说。


Copyright © 2019-2020云南天行拓展管理咨询会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   滇ICP备11000881号
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及网友投稿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。

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