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
139-8889-9288

香格里拉地产/人文推荐

香格里拉定制旅游 香格里拉研学旅行 香格里拉木质工艺品的源远----用“坨坨”做成的木碗,被他们珍藏一生

木碗是过去藏家农牧民的随身之物,他们习惯把木碗怀揣在长袍内,以便随时随地取用。老一辈藏族人挑选木碗时尤其讲究,因为当每个木碗在被选中时,就如同签下了一份“终身契约”,必须陪伴主人走完一生。请跟随香格里拉定制旅游,研学旅行小编一起去探访香格里拉上桥头木质工艺品的源远。

上桥头村

在香格里拉县尼西乡上桥头村,木碗制作工艺已经流传数百年。上桥头村坐落在高山峡谷之中。湛蓝高远的天空下,一栋栋黄白相间的藏式碉房端庄古朴,屋顶彩旗飞扬,煞是绚丽。清澈的岗曲河从村前流过,过了铁索桥,从居民院里传出木器的敲打声,一进村就能感受到木碗村的热闹与繁忙。这个远近闻名的“木碗村”中,一直延续一家一户的家庭作坊形式,至今仍有数十位村民专门从事木碗、木器制作。非遗传承人谢良是当地技艺最精湛的木碗手艺人之一,在香格里拉、西藏拉萨、四川甘孜、青海玉树等地,他家制作的木碗一向供不应求。

12道工序

成品木碗从开始制作到完成需要经过晾干、做毛坯、水煮、修整成型、上漆、绘图等12道工序。

最优质的木碗自然是取自“树瘤”,寻常些的可以选用桐树、桑树、桦树的树干、树节经过刮制或车削而成,有的是能从德钦县买到优质的核桃木和杜鹃木做的。

至今,木碗制作的部分工艺仍然沿袭着最古老的加工方式。几口大锅里的清水煮沸,阴干后的毛料下锅,以去除木材中残存的汁液。“过去,一只木碗需要花费将近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。人坐在车床前,一刻不得分神。”

谢良左手把握木刀的轴点扶在护栏上,力量集中于手掌,右手跟随左手力道主导,时而变换方向。木碗外廓的弧形渐渐从毛坯中显现出来,谢良放下工具刀,用手摩挲木碗边沿,确认没有瑕疵,便接着车碗内。木碗旋转着,弯曲的刀尖下涌出一层一层薄薄的木屑,碗底逐渐呈现出一道完美的弧形。

取材讲究

木碗外形浑然一体,仔细把玩,其天然形成的纹理疏密有致,或如石榴颗粒在画布上随意泼洒,或如河上波纹轻轻荡漾,自有一番风情。这种特殊的木纹与选材有关:大多数木碗都不直接选用树干的木料,而是用地下挖出的“坨坨”制成的。“坨坨”取自香格里拉高原的树林,一般分布在气候适宜、海拔在3000m左右的地区,其实就是当地“班扎”或“边扎”两种树的寄生树瘤。森林中那种木疙瘩较多,看上去长得饱满,质地细密、铁实的老树下,就可能有制作木碗的理想材料。除了“班扎”和“边扎”,“保木”是传统木碗的第三大选材。不过,这种核桃树上长出的奇异“树包”数量稀少,一个优质的成品甚至能卖到1万多元。“找‘保木’尤其看经验和机缘,本地有‘树上的保木今天取不下,明天就找不着’的说法。”木碗选料不像其他木制餐具可以任意选料为之,因此要时时有心,等待意外发现。

木碗之约

在藏式客厅的茶几上,总是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只木碗,大的是父亲的,小的是母亲的。木碗可以说是藏族人家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之一。藏式木碗,分为男式和女式两类:男式木碗碗口大并且外开,碗身低;女式木碗开口小,碗身细,保留着独特的藏式传统器形。

老一辈藏族人挑选木碗时尤其讲究,因为当每个木碗在被选中时,就如同签下了一份“终身契约”,必须陪伴主人走完一生。藏族人爱饮茶,也爱饮茶的茶具——木碗。他们习惯把木碗怀揣在长袍内,以便随时随地取用。谢良介绍,藏族人多着以氆氇装,以皮袍御寒,两种服饰袖口宽敞,腰带一束,怀里形成空囊,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。过去藏民生产劳动以畜牧业为主,流动性大,容易破碎的陶瓷碗或又贵又重的金属碗都不便使用,因此轻巧实用、价廉物美的木碗非常受欢迎。

家境好的人家,木碗上还有银盖,银盖上镌刻着吉祥图案;更甚者,木碗通体镶银雕花,碗腰处留有指宽的部分,是让人明白碗胎是木质的。“木碗总是被主人小心收存,碗边若出现裂口,则被视为不吉。”人过世后,举行丧葬仪式时,家人要将逝者生前用过的木碗放在面前,添满茶,表示给他送行。

土漆工艺

木碗成型后涂上牛皮胶,再放在太阳下晒干;用砂纸打磨光滑,就可以上第一遍漆了。髹土漆装饰,这是上桥头村传统藏族木制手工艺最核心的一环。

上完第一遍土漆后,木碗用沾水的毛毡包裹放进地下室;接下来再次放入地下室滤水捂干;摸上去不粘手了,再把木碗拿到太阳下暴晒,然后就可以用笔蘸着土漆在木碗面上描画图案了。“图案绘制完成后添加金箔增加亮度,再最后一次上土漆,晒干后便完成了。每个木碗一共上3道土漆,才能有光滑细腻的手感。迪庆桥头镇、三规乡、奔子栏镇等地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土漆工艺。

土漆主要从生漆树上直接采割得来,是一种原生态的高级涂料。“一般从大理购买。1 市斤的土漆,熬熬炼炼,最多只剩 8 市两。”熬漆过程秘而不宣,我们所能知道的是,其中包含着数小时持续地关注,如果稍有松懈,就有可能将珍贵的土漆熬坏。“还有人对生漆过敏,真正要坚持这门工艺的人需要克服这种不适。”土漆越来越稀少,谢良难掩对这门古老工艺式微的遗憾:“涂上土漆,木碗方能长长久久,上油达不到那么好的效果。藏族人认为使用土漆包含有祈求幸福吉祥的含义。如今为降低成本,部分工艺品开始用清光漆和家具漆代替土漆,不过村里至今依然保留着一个传统:只有土漆制品才有资格压金箔,而其他的清光漆和家具漆最多只能压银箔。

走出香格里拉

20世纪末,尼西当地的群众主要靠手工艺品制作、民间绘画、雕刻或经商谋生,有人戏称尼西有“七小”:茶罐小、毛驴小、桃子小、鸡小、蛋小、辣子小、木碗小。但就是这些小物件,逐渐占领了大市场。

上桥头村的木碗,当年从茶马古道源源不断运往西藏、青海、四川等地。这里一度兴办的“木碗厂”在产量最多的时候,1 年能产出上万个木碗。现在村里有一半人家仍然坚持做手工木碗,做得较大的大约有三四家,每年仅木碗一个品类便能带来 3 万元左右收入。随着香格里拉旅游产业的发展,上桥头木制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也与日俱增,木制品种类也由原来单一的木碗制作拓展到酒具、珠宝盒等多元产品,并根据游客的需要新研制了鼻烟壶、手镯、茶碗、茶叶盒等旅游工艺品。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木制产品除在本地销售外,持续销往西藏、甘孜等地区,部分产品甚至远销到印度、尼泊尔等国家。

转自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局公众号。






Copyright © 2019-2020云南天行拓展管理咨询会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   滇ICP备11000881号
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及网友投稿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。

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