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它是令人心驰神往的蓝月山谷,
是让人顶礼膜拜的极乐净土。
在雪山峡谷中澄澈明朗,
于旷古秘境中璀璨绮丽。”
英国畅销小说作者詹姆斯·希尔顿,
曾在《消失的地平线》中如此描述香格里拉。之后,
无数探险家的脚步逐渐丈量出了她大概的轮廓。
而维西,
正在香格里拉中心。
维西县碧罗雪山锅底塘 摄影师:刘珈彤
截取其中一段伟大的流域——
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
三江并流核心腹地“维西”。
碧罗雪山脚下的澜沧江 摄影师:刘珈彤
澜沧江贯穿全境,
怒江和金沙江相拥其间,
永春河和腊普河是最大的两条干流,
数百条支流分布开来,
生生不息。
她们穿越千百年孤独的岁月,
也穿越无数高耸、陡峭的雄峰。
碧罗雪山日出 摄影师:刘纲
在遥远的朝代,
从布达拉宫红顶往东南望,
可以看到两处绝美的奇景,
一处是伟岸的卡瓦格博,
另一处便是香格里拉之心的腊普神川。
碧罗雪山由北向南,
耸立于怒江和澜沧江间,
与白马雪山遥遥相望。
白马雪山一景 摄影师:刘纲
雄峰之间,
藏匿着无数的湖泊。
南极洛湖泊 摄影师:和金延
传说,
这是卡瓦格博山神从燕子崖前往梅里雪山,
途经南极洛时散落在尘世的佛珠。
南极洛湖泊 摄影师:和金延
“在这里,
山河演绎了神话?”
“不,
在这里,
山河本就是神话。”
辽远、幽深的维西境内,
最高的查布朵嘎峰海拔4800米,
澜沧江与碧玉河的交叉口海拔仅为1380米。
碧罗雪山一景 摄影师:刘纲
三江并流核心腹地的天然滋养,
让其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系统。
草原上的花 摄影师:胡四美
这里的植被呈垂直立体分布,
海拔3500米以上是岩石和高山草甸;
之下生长着冷杉、红豆杉等针叶林;
2800米海波以下,
则是茂密的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......
千年银杏 摄影师:刘珈彤
维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惊人的64.1%,
拥有全国20%以上的高等植物,
以及全国25%的动物种数。
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 摄影师:刘珈彤
在滇金丝猴保护区,
护林员们时刻巡逻、盘查,
守护着小精灵们最后的乐园;
远道而来客人按照时间守候在规定的区域内,
为得以见到这天生的萌物而惊喜不已。
碧罗雪山锅底塘美景 摄影师:刘珈彤
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”,
维西百花蜜的核心产区“锅底塘”秘境中,
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药材,
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美景,
仿佛一步之遥就是天堂。
锅底塘梅花草 摄影师:刘珈彤
龙胆草、簇梗橐吾、灯盏花、夏枯草等中药材随处可见,
而喜马拉雅中华蜂忙碌其间,
辛勤酿造着口感绝佳的百花蜜。
锅底塘农户 摄影师:刘珈彤
野生菌生长的时节,
松茸、羊肚菌、金耳悄无声息破土而出。
农户采摘后,
它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告别高山雪原,
被冷链物流运往各大星级酒店的餐桌。
维西冰酒 摄影师:刘珈彤
“Cheers!”
冰酒庄园里,
来杯零下7度采摘的葡萄酿造出的美酒,
陶醉的除了味蕾,
还有风光中舒展的全身心......
这里是“横断山中的绿宝石”、
“国宝滇金丝猴的乐园”、
“中国兰花之乡”、
“中国云药之乡”、
“中国冰酒城”
......
维西是云贵高原,
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。
早在新石器时代,
当地便有了人类祖先生存的痕迹。
维西作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,
早在西汉时期,
傈僳族先民“施蛮”,
在腊普河、永春河、澜沧江流域,
孕育了古老的民族文化。
维西藏族母子在喝酥油茶 摄影师:刘珈彤
跨越历史长河,
傈僳先贤在与天地万物对话中绘制出了“太极图谱”,
他们追寻着日月星辰的轨迹,总结出了独特的花鸟历法,
指导生产、生活,并创立了特有的音节文字。
吃核桃的傈僳族老人 摄影师:刘珈彤
《创世纪》《祭天古歌》《我们的祖先》等
24部武萨古说唱叙事长诗,吟唱着天地人的歌谣,
传唱着古老的智慧。
房子用木板搭成的同乐村寨里,
傈僳族在以“阿尺木刮”为媒介与大自然、
与人情感交流,
它用山羊的歌舞传唱着远古的洪荒神话。
维西的文化是古老的,
也是包容的。
维西彝族老人与小孩 摄影师:张昊
在这块神奇的大地上,
有汉、傈僳族、藏族、纳西族、
白族、彝族、普米等民族共同繁衍生息,
多民族、多文化、多宗教和谐共处。
维西藏族老人 摄影师:刘珈彤
维西古称临西,
自古是通往西藏、南亚各国的驿运通道之一,
是古代滇西北茶马互市的重要枢纽。
寿国寺望远 摄影师:刘珈彤
前往云海深处的寿国寺,
还能听人讲起曾经寺庙充当关卡和钱庄的始末,
还能看到有关禾娘的壁画。
叶枝土司衙署的一砖一瓦,
仍然记录着茶马古道消失的辉煌。
碧罗雪山草甸 摄影师:刘珈彤
这是一片永乐的大地,
人与自然、
人与人,
祥和、恒久。
在这个隐秘世界,
我们朝圣每一朵花、
每一片白雪、
每一个笑容……
这里是香格里拉之心——维西,
她在路上,
也在心上!